楞严经讲解网
标题

何谓真正见解

来源:楞严经讲解网作者:时间:2019-10-30 10:10:25
临济义玄祖师说:“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二祖慧可:“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三祖僧璨:“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四祖道信:“夫百千法门

临济义玄祖师说:“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

\

真修行人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真正见解。若没有真正见解,纵然如梁武帝一般大建庙宇,广设斋会,供养僧众,乃至遍读佛典,说法放光动地,毕竟总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跟究竟解脱毫不相干!见地至为关键,所以八正道中立正见为第一,正见如眼;佛陀出世大事因缘,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法华经》说:“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大般涅 槃经》亦云:“大智慧者,名正知见。得知见故,于生死中而生悔心,生悔心故不生欢乐,不生欢乐故能破贪心,破贪心故修八圣道,修八圣道故得无生死,无生死故名得解脱。如火不遇薪,名之为灭,灭生死故,名为灭度。”如果说皈依与否是区分内、外道的关键,发菩提心与否是区分二乘与大乘的关键,那么对于无上见地能否明了,则是能否究竟解脱的关键。

禅宗极为重视见地,直接从见地入手。若对佛之见地当下明了,确认无疑,永不退转,则与三世诸佛把手共行,大事已毕。反之,若无见地,即便打坐参禅千百年,只会随波逐浪,流转生死。故义玄祖师说:“若是真正学道人,不求世间过,切急要求真正见解。若达真正见解圆明,方始了毕。”

既然无上见地对学佛行人如此的重要,那么,什么是无上见地?什么是真正见解?下文引述诸大祖师菩萨有关真正见解的开示,以作启发学人心地的文字方便。

临济义玄:“尔但一切入凡入圣,入染入净,入诸佛国土,入弥勒楼阁,入毗卢遮那法界,处处皆现国土成住坏空。佛出于世,转大法轮,却入涅 槃,不见有去来相貌,求其生死,了不可得,便入无生法界,处处游履国土,入华藏世界,尽见诸法空相,皆无实法,唯有听法无依道人,是诸佛之母,所以佛从无依生。若悟无依,佛亦无得。若如是见得者,是真正见解。”“尔要与祖佛不别,但莫外求。尔一念心上清净光,是尔屋里法身佛;尔一念心上无分别光,是尔屋里报身佛;尔一念心上无差别光,是尔屋里化身佛。此三种身,是尔即今目前听法底人。”

初祖达摩:“理入道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

\

二祖慧可:“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三祖僧璨:“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四祖道信:“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六祖惠能:“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永嘉真觉:“绝学无为真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马祖道一:“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

百丈怀海:“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大珠慧海:“布施却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即得二性空。若得二性空时,亦不得作二性空想,亦不得作念有施想,即是真行檀波罗蜜,名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黄檗希运:“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虚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不用别求,有求皆苦。设使恒沙劫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还归无常。所以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无我无人,本来是佛。”

高丽国普照禅师:“汝除却将迷待悟之心,听我言说,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亦是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密密相传底法印也。”

莲花生大士:“因果业报,须信非虚,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应求解脱。虔颂四皈依,誓心不退。发大菩提心,广度有情。严持净戒,以立根机。常观十二支因缘,明生死本。次习禅定,内观自心,本来清净。修深般若波罗蜜,了知诸法,犹如梦幻。心不执著,身随所安。妄念起时,勿随勿制。缘境违顺,尘影好丑,不起爱憎。唯常觉照,而忘觉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密勒日巴尊者:“外显诸境皆是心,心即明显之体性,明体无相无可执,此三见诀应受持。妄念解脱于法身,明空任运自安乐,无整宽坦舒松定,此三修诀应受持。十善法性力中增,十恶法尔自性尽,明空无需诸对治,此三行诀应受持。无有轮回之可断,无有涅 槃之可证,自心本来原是佛,此三果诀应受持。此即法性本来空,唯师能令悟此要,三要摄内成一要,繁行多求终无益,悟却俱生即到家。我适所说诸诀要,实为修行之法宝,由我证境所流出,汝等珍重善受持。”

从以上诸录可知,所谓真正见解,别无奇特,亦无玄妙,只是明了本心,生起定解,确认无疑!古德云:“安心者安此,究心者究此,悟心者悟此,调心者调此,入圣者入此,利人者利此,乃至诸祖显喻、机用、纲宗、示辩,并圆顿诸经论,皆不离心别有所指也。”初行人如能明了本心,安住本性,不向外求,亦不着内,在行住坐卧之中不染污,不退转,即为禅宗的真正见解,即为真开眼人;以此真正见解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随缘任运,无有希望,亦无恐惧,对任何境界无有任何实执,即为真修行人、真道人;乃至究竟彻证本心,即可现证法、报、化三身,圆满无上佛果。(信息来源:摘自《临济棒喝》)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成语名称以碫投卵成语拼音yǐ duàn tóu luǎn...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成语名称以简驭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最新文章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古诗原文[挑错/...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