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解网
楞严经讲解网
慧能大师 莲池大师 达摩祖师 虚云法师 弘一法师
主页/ 贤崇法师/ 文章正文

不同高度有不同风景

导读:我们的课程安排特别好,中午可以让大家休息一下。午休很重要,时间不需要很长,半个小时左右就够了,大家还可以做些冥想,下午的精神就会更好。上节课我们一直在讲“无相”,因为大家的职业是讲师,“无相”的境界和人生理念对我们特别重要,对企业家来说,这种意识也很重要,把它融入到企业文化中,用大格局大心量的思想去处理一切事务,对于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好处。这节...

不同高度有不同风景

  我们的课程安排特别好,中午可以让大家休息一下。午休很重要,时间不需要很长,半个小时左右就够了,大家还可以做些冥想,下午的精神就会更好。上节课我们一直在讲“无相”,因为大家的职业是讲师,“无相”的境界和人生理念对我们特别重要,对企业家来说,这种意识也很重要,把它融入到企业文化中,用大格局大心量的思想去处理一切事务,对于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这节课我们来讲因果和福报。因果是人生最基本的一个规律,打个比方,我们中午吃过饭去睡觉,吃太饱了睡不好,睡不好下午听课就没精神,没精神就听不进去,这个就是因果。人生不断地在因果循环中轮回不息,像车轮一样不断转动,因果在哪里都躲不掉的,你坚持每天读书,知识就会增长,你为别人付出,别人就会善意地对待你,你注意养生,以后就会比别人健康。

  我有个弟子,他跟我讲他小时候身体不好,但是他强迫自己运动,每天围着操场跑五六圈,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他连续跑十多公里都不觉得累,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他现在身体比别人都好。这也是一种因果。付出是因,收获是果,我们现在种上一棵树的种子是因,长成参天大树是果,这棵树又结了果子,因而又产生另一棵树的因。蝴蝶来自于毛毛虫,毛毛虫就是蝴蝶的因,蝴蝶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毛毛虫变成的呢?可能不知道,也可能知道,这就像轮回,很多人记不得自己的前世做过什么,但还是有一部分人能记得。

  很多报纸曾经有过报道,有一些人来到这个世间时根本没有忘掉他的前世,他还记得上辈子在什么地方呆过,对那里的环境特别熟悉,那是在人出生前就在头脑中种下的因。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你在学一门外语的时候,或者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发现那里的语言很熟悉,那是因为可能你上辈子,或者更早的时候在那里生活过,所以对那里的言语一点都不陌生。我就发觉我以前肯定在日本呆过,我去日本,对它们的语言很快就能熟悉,但是学英语怎么都学不好。我以前在闽南佛学院读书,跟厦大很多教授是朋友,按我们的理解,教授的子女应该是品学兼优的,因为他们很早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他们中还是出了很多流氓无赖,他们父母的文化素养那么高,可为什么就是教育不好他们呢?其实这跟因果有一定关系,人所受到的教育只是外在条件,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还要看他的因,只有首先具有可塑性,才能把他塑造好。好比一棵草,无论你花多大力气,都不可能把它培养成一棵大树,反过来讲,大树的种子种在地里,长出来的肯定是大树,只是条件好一点,它长得快一点,条件不好,长的慢一点,但不管怎么说,它都是大树,不是草。

  种下什么样的因才有可能结出什么样的果,人一生能有多大成就,关键还看他有多大的福报,是草的种子就绝不可能长出参天大树,但是树的种子也未必能长成大树,有的就长成了木头疙瘩。一颗种子撒到地里,可能会被虫吃掉,或者干旱枯死,或者长出小树苗时被人掐掉,或者被牲口吃掉,一切都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护住自己的慧命,就是让因有良好的条件来结出果,这个在《金刚经》里面叫做“善护命”。《金刚经》云: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意思是要努力护住自己的善念不遗失掉,意根不造业因,如同诸菩萨般,善护正念,境不转心。

  你是一棵树的种子,以后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怎样护住你这棵树正常成长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做点什么,让我们的种子健康茁壮地成长?种子种在地里,如果土壤很肥沃,雨水很充沛,阳光很充足,它就能快速地成长。可是有的树长得很高了,突然刮起一阵台风,却把它刮倒了,而比它矮的树都没事。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事发生,比如一个人读书第一名,考上最好的学校,进入最好的单位工作,一路畅通无阻,可是当生活中随便遇到点挫折的时候,他就蔫掉了。

  因此我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苦难并不是什么坏事,就好比司马迁受了宫刑,却写下了《史记》。在古代,文人最看中的就是面子,宫刑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在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的,正是因为受到这样的屈辱,司马迁才抛开一切人情世故,把自己关进房间里研究学问,发愤图强,写下了这部震古烁今的大著作。《史记?太史公自序》里面还有一段非常激励人的话:“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这些先贤们的成就,都是因为经历过常人所无法承受的苦难的磨练,最终发愤图强而完成的。

  一个受过苦难的人,如果抛弃所有功名利禄,把自己的心专注于某个领域,那么他的成就往往会超越于一般的人。宫刑对于司马迁来讲,是好还是不好呢?在当时的环境中来看,没人认为那是好的,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好坏确实不能一锤而定,如果不是因为司马迁受到那样的劫难,《史记》也许就不会诞生。世间的得失,永远是这样,我们站在怎样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决定着我们对这件事情有怎样的理解。我经常跟我的朋友讲,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停下来,全方位地思考一下这个事情要怎么解决,懂得全方位思考的人,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通常不会犯太大的错误。我们总是觉得命运不公平,谁的命运很公平呢?西方人把命运叫做上帝,这个上帝就是中国人所讲的上天、天道、自然,叫法不一样,本质是一样的。佛教里面把上帝叫因果,世间万物都遵循因缘和合而生的天道规则,违背天道就要入地狱,顺从天道就能上天堂,能够做到神我合一,展现无限力量。

  我有时在想,从古至今,每一个圣人,每一个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眼光来解读世间万物,对其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和思考,其成果流传于后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他们被后人追封为圣人或者贤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又是怎样去解读世间万物的?怎样去解读就决定着有怎样的认识,再把这些认识系统地集合起来,我们就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家,大家也是凡人,只是比常人付出的更多一些。我们要向古之圣贤学习,打开自己的思维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除了对事物广泛了解以外,还要对某些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最好的学习方式,是直接向天地万物去学习,它们是最好的老师。

  佛是发现宇宙真理的觉者,他也是个人,不是天上来的,他是通过学习而悟道的圣者。佛教里讲,每一个人,悟的时候是佛,迷的时候就是凡夫。什么时候是悟呢?能把世间万物参透,让心与万物相连通,对任何事物都能看到它的本质,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悟,能做到悟的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做出惊人的成绩,如果做不到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糊里糊涂的。

  我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有一次我去日本,和朋友去看花道表演。去过日本的人一定知道他们的艺妓、插花和茶道表演。就像中国的京剧一样,很受外国人喜欢,虽然本国人不一定爱看。我们去游览日本的古镇,参观他们的传统文化,看了很多表演,其中花道表演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当时有五六十个观众围绕着一个看台,看台上放着一个小案桌,桌上放着花瓶,旁边堆着一捆树枝杂草,和几朵花,感觉乱糟糟的。有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走到上面坐下,手拿一把剪刀,剪一会儿,插一朵,一直重复这个动作,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等到她把最后一朵花插下去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惊呆了,一个唯美的艺术品展现在了众人的眼前,最后那朵花就像画龙点睛一样,一插下去整个花瓶都活了。这些乱糟糟的东西,经过插花艺人的手一加工,竟然就变成了这么完美的艺术品,不禁叫人赞叹。

  这件事让我感触良多。一个人,若能通过一些有技巧的加工和包装,不管他是谁,都能化腐朽为神奇。我有时也会插花,可是不管怎么插,都达不到日本艺人那种效果,后来我发现,心中没有美的时候,不管你怎么努力,都创造不出美来,心中有美的时候,不管使用什么工具,你都能创造出神奇,那种神奇,一定是你内心境界的体现,别人是没办法模仿的。就好比同样一件衣服,穿在气质好的人身上就能展现出她的漂亮,穿在气质不好的人身上,就展现不出漂亮。一个人的身材,举止和气质,都决定着搭配什么样的衣服。有些人喜欢穿传统服装,穿上去也很漂亮,可有些人穿上去却简直就是鲜花插在牛粪上。我一直苦口婆心地大家讲,你一定要明白自己处在什么位置。

  这个世界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显现。有一次我去探望一位画家朋友,他在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办过画展,他展示他的作品给我看,我不是很懂画,但是从画里面看得出这位朋友的心境。在我看来,美术和音乐、文学一样,是一个人的灵魂对外界事物的表现方式,画中的一笔一画都是作者内心的反映,一个画家必须要把自己的灵魂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人们通过那幅就能解出读作者人生的沧桑和浓厚的感情,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幅画,作者深厚的感情却能够在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梵高画的向日葵,之所以价值会那么高,是因为他在画中注入了自己的生命,看他的向日葵,就知道他人生的挫折,事业的不如意和内心的苦难。

  还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它是罗浮宫里面最著名的人物画像,蒙娜丽莎是在什么状态下展现出那种神秘的微笑呢?原来蒙娜丽莎是一个贵妇人,达芬奇很喜欢她,但她的丈夫是达芬奇的好朋友,他们一直保持着正当的关系来往。后来蒙娜丽莎的儿子不幸夭折了,她整日以泪洗面,不见笑容,达芬奇在为她画像时,为了逗她开心,就找来小丑为她表演,就在蒙娜丽莎被逗笑的那一刹那,达芬奇捕捉到了那个画面。所以蒙娜丽莎的笑不是诡异的笑,而是在痛苦中突然被小丑逗乐后留下的一种意味深长的笑,那是一种以忧伤做铺垫的微笑,这种微笑,别人是没办法模仿的。

\

  当我们去解读一个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能否真正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境界,如果能够理解到这些,我们就能够和作者在另一个时空中对接。我的画家朋友告诉我,画笔只是作画的工具,真正的画家是要用灵魂去解读这个世界,把自己对世界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生命是无法模仿的,我们只能找到它们的共性,吸取前人的经验,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对人生的理解,可以贯彻到各行各业中去,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工作、家庭、生活、养生,等等,我们的人生经历越多,对人生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各个生命个体之间,生命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共性,其实就是因果律。我们只有把握住因果规律,专注去做某一件事,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那时没有人能超越得了你,这就是佛教里面讲的“般若”智慧。般若就是抉择,我们看电视在抉择,来这里听课之前在抉择,要不要孩子在抉择,打算去哪里旅游也在抉择,抉择决定着我们的道路,世间一切都在抉择。抉择决定着一个人的智慧,跟人讲话要怎样讲,处理事情要怎样处理,在利益面前要怎样选择,这一切都需要抉择。我们在抉择一件事情时,应该考虑这些问题,我是选择眼前的利益呢,还是长久的利益,是选择利于自己呢,还是利于众生。我们的选择是因,最终出现的结果是果,有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

  有一些企业家问我,到底要怎样去做企业?我问他:你做企业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名车别墅,那么赚到钱后就可以把企业关了,如果是要让公司形成一个产业,造福社会,利于一切众生,那就坚持做下去,做的好了,不但自己有豪车别墅,自己的员工,亲戚朋友,更多更多的人都会因此而受益。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造福社会、利于一切众生而去办企业,他的企业就是长久的,他完不成的目标,他的接班人会接着去完成,这样薪火相传,就能创造出屹立不倒的品牌,这样的人往往是带着使命感而来的。

  法国有个作家蒙田说过:“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我很喜欢这句话,我把它写在纸条上,贴在汽车上和枕头边,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要让自身价值跟这个时代、芸芸众生和天地万物合而为一,唯有如此,他才不会变成一个孤立的人,当你做到与万物合而为一时,你的成功就是万物的成功,你的快乐就是万物的快乐。企业家一定要有这样的战略思想才能把企业做大做久。

  我们都希望自己大福大贵,拥有无限成就,美名远扬,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福德,又怎么会有这些福报。好比一个人平时上班每个月拿一两千块钱工资,可是有一天买彩票突然中了五六百万,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要怎么来花这些钱。他很可能辞了工作,回去买跑车别墅,各种品牌和奢侈品,不知不觉中把钱全部花光了,而他养成的那种乱花钱的习惯又改不过来,最后反而欠下一屁股债,成为阶下囚。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一笔意外的奖金并非对所有人来讲都是一件好事,如果当事者不把钱花在正道上,而是花天酒地,最后负债累累,这笔钱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祸害。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祸没有永恒的定数,他们都是交杂在一起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太上感应篇》里也有一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说的就是福祸均源于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现在我把培养福报的十一种善行为做个解释。

  第一个是:信。“信”是相信,恭敬,尊崇,信奉。佛教里讲,“信是一切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是一切功德的源头,人的一切善根都是由“信”生出来的,当你相信一个人时,他讲的每一句话对你都有影响力,当你不相信一个人时,他讲的再好的话对你来说也没有作用,所以当我们在学一个东西或者选择一个老师之前,要问问自己的内心,是不是真的相信他,如果不相信,你不要浪费那个时间。我有个朋友,对一个老师非常敬仰,一听那个老师讲课就非常兴奋,每次听课下来,都能得到非常大的收获。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培养自己内心的“信”。

  第二个是:常。“常”是善的体现,过去是善的,现在是善的,未来还是善的,没有任何杂念,不断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常”就是长此以往地做下去,就是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知道的还不够,知识还不圆满,时刻抱着谦卑的心态去接人待物,向他人学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就有人把他评价为世界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但他总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觉得自己对知识的认识还太少,正因为他对知识永无止境的追求,促使他不断进步,最后获得如此大的成就。

  俗话说“水不满就不会溢出来”,如果你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那你就危险了。毁灭一个人其实很简单,只要让他狂妄自大。人头脑一发热,就会去干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最后自己把自己给毁了。嘉兴有个老板,不知道去哪儿听了一堂课,回来后就头脑发热,在全国一下子开了三百多家店,结果资金跟不上,公司倒闭了。这就是发狂带来的恶果。

  我以前给大家讲过打坐的一个方法,叫做参禅,就是在被一个东西迷惑时,要参透它,再去做。参的方法是不断向自己发问,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做什么事,自己有多少能耐,所有能想到的事情都要把它想明白,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懂得向自己发问的人是很危险的,被人一怂恿,就忘乎所以了。就像有些企业家,口袋里随便塞点钱,走到哪里都把服务员训得一无是处,总是钱往桌子上一拍,要干嘛干嘛,像个大爷似的。你们不要羡慕这样的人,他们如果不改变这种习气,没多久就会穷途末路的,不是企业倒闭,就是家人或自己出事,这些是有因果报应的。

  第三个是:愧。就是常怀愧疚之心,不敢做违背伦理和道德的事,做任何事情但凭天地良心。心中总觉得对不住别人,因此总想去帮助别人,利于别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贡献别人。

  第四个是:无贪。人的习性就是“贪”,得到了还想得到,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人觉得“贪”跟自己好像没有关系,自己一不贪财,二不贪色,也不赌博,更不游手好闲。其实人的贪心在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上也有体现,比如荔枝好吃,你本来只想吃一个,最后却吃了十个,晚上回去流鼻血了。就是因为你没有克制自己的食欲,最后付出了“血的”代价。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能保持清醒,能时刻看到自己问题的。一个人在社会上能时刻有所克制,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无贪”就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贪婪,无嗔恨,有一颗平和,清凉,自在,慈悲,喜悦的心。

  第五个是:无嗔。“无嗔”的状态是人生的一种很高贵的享受,佛法讲的最高境界叫“无上清凉”,有时又叫“涅槃”,或者“如来”,也可以叫“佛”,“空”,“无漏”,等等。每一种究竟圆满的境界都可以称之为“无上清凉”。

  无上清凉就是无常,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像一股清凉之水灌在身上,那么舒服。地狱里面有一层是熊熊的烈火,把阴魂烧成炭,再往上面浇一盆水,就变成人出来,为什么有烈火地狱呢?就是因为有一部分人在人世间的时候经常发火,起嗔恨心,烈火地狱就是为他们准备的。当一个人被一件事情激得怒气冲天,脸色气得发白的时候,他的灵魂就是在经受着烈焰的煎熬,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盆清凉的水浇上,他很可能会干出匪夷所思的事来。

  第六个是:无痴。“无痴”就是智慧,它的反面是愚痴,我们对世间的觉则,我们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来看待世间万物,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道理?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到?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这是宇宙万物的存在规律,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根头发丝,没有一样是永远存在和永恒不变的,万事万物都有毁坏灭亡的一天,人从“生”到“死”,物从“成”到“空”。因此没必要执着于人世间的苦乐烦恼,人生自有种种苦难,但内心自有种种乐趣,“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只不过是一个假相罢了,人应当去追逐自己的“真如本性”。

  这句话可以让我们悟出很多道理,明白很多事情,生在世间,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修行的场所。了解了这个规律,你就能知道,一切事物为什么如此存在。这八个字你们要写下来,贴在自己枕头旁边,天天看着它,去凝想、观照和参悟,由此可以明晰一切。你和你的家人,身边所有亲人,都有生老病死,人际关系会生老病死,企业也会生老病死。把这个道理当成看待事物的一种工具,用一种更有境界的眼光看待世界,有时一句很简单的话也可能让你终身受益无穷。

  但是人有时会活在表面,就好比当面对“吃亏是福”这四个字时,你会深入去理解它的意思吗?你又真正能做到吃亏是福吗?吃亏就是舍己为人,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让共产党赢得了天下。这句看似简单的话,仔细去想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第七个是:低人。“低人”就是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不贡高我慢。俗话说“人低为王”,一个人能把自己当做仆人,他就能成为王者,高高在上的人哪怕做得再好,也不会成为王者,顶多能算霸者。能把自己放在最低,去服务众生就是“吃亏是福”,一个没有格局的人不会吃亏,一个没有境界的人吃不起亏,一个没有胸襟的人容不下吃亏。

  韩信曾经受到胯下之辱,等到他坐拥百万雄兵,衣锦还乡的时候,那些曾经让他受辱的人都怕得要死,以为会被他报复,可是韩信并没有跟他们计较。韩信就是凭着这么博大的胸襟,才成就了那么大的事业。所以当我们吃不起亏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心量还太小。

  第八个是:精进。就是专注一件事情,不断向前推进,精进一定是以无贪、无嗔、无痴作为前提的。

  第九个是:轻安。我教大家做一件事,在你的门口写上四个字:轻安喜乐。你每天回家看到这四个字,一天的疲劳烦恼就卸下来了,你就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快乐,身心得到放松,会感到人生活着是那么美好。那种内心的宁静和安详,一定是来自于一颗轻安的心

  我们要不断跟自己的身心合一,跟宇宙万物合一,跟所有人融合在一起,去感受生命的过程,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去服务每一个人。只要你能带给别人快乐,你就不再是一个痛苦的人,你要是不断打击别人,不断让别人痛苦,那到最后你绝对是第一个痛苦的人。世间有一个规律,当你把别人拉下来的时候,你往往就是那个做垫背的人,所以千万不要去攻击别人。

  第十个是:不纵欲。就是不放纵自己,生活有所节制,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住度。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平衡,中道,节制。我们《香海日诵警策文》第一句就是: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我赞美敌人。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我爱自己,我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用智慧和知识充实我的头脑。

  不要认为节制就不舒服,节制能让你走的更久,人生就是“得”和“舍”的过程,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舍去,得到,再舍去,再得到,哪一天你能做到时刻得拿起,时刻放得下,身心轻安地面对新的一天,那就相当不容易了。

  第十一个是:无害。“无害”就是不损坏别人。不打击别人,不侵害别人,永远想尽办法去利于别人,这叫不害,就是不做有害于别人的事情。

  这就是佛教里面培养福报的十一种方法,通过自己内在的修行,你的福报就会越来越多。学会吃亏是福,你要能够把心里所有的包袱都放下,以“无我、无相、无人、无众生、无名、无利”的心态来面对人生,展现全新的自己,去利于身边每一个人,从身边小事开始去培养你的福报。福报不是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从当下做起,不要拖到以后再做。

  1、 问:法师,您好。西方的管理模式都比较注重流程化和制度化,那么中国企业家要如何把东方人的思想和西方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来管理企业呢?

  答: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一定西方的就一定好,或者东方的就一定好,主要还是要适合自己。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处在十字路口的时代,也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我们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已经开花结果,对东方文化开始有了全新认识。无论东西方文化,我们不要学习它们的表象,要深入去学习它们的实质和精神,把这种文化精神注入到我们的企业管理中,才能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出来。

  如何去创造呢?凝神想象,把每一种可能性都参透,这样你就能权衡它们的利弊。要根据自己的出发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我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我们濮院有个做羊毛衫的老板,花重金请了一个职业管理团队,注入到原来的管理团队中,对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三个月后,公司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进入高效正常运行,效益和利润比以前好了很多,职业管理团队大功告成,就拿了钱后走了,可是他们一走,整个公司就瘫痪了。因为那个职业管理团队带来的管理模式虽然好,但是不适合这个企业。

  那个老板来找我诉说苦恼,我跟他讲,不能简单地照搬别人的方法,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应该是学他们的思想,而不是表象的东西。有思想,在哪里都可以开花结果。就像我跟大家讲的日本插花一样,心中有美的真谛,用什么工具都能创造出艺术品。

  2、 问:请问法师,向错的人认错,合适吗?

  答:合适,但是你要有足够高的境界,否则你受不起。

  问:我认错了他不改怎么办?我还要继续认错吗?

  答:这个要看自己了,诸葛亮七擒孟获,七擒七纵,最后成功了。还要看这个人值不值得你去认错。如果是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一百次都值得去做。

  问:可是那个人非常差劲,我是应该诅咒他呢,还是应该怎么办?

  答:赞叹他。

  问:赞叹他?那么差劲的人也要赞叹他吗?

  答:对呀,劝他他听不进,骂他他不当回事,诅咒他他不知道,打他你打不过,那就只能赞叹他了。如果他是小人,你就要哄着她,如果他是君子,你随便怎么对他都没关系。

  3、 问: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他们都不理解我,我该怎么办?

  答:你做的还不够好。

  问:为什么?

  答:你的笑是僵硬的,你的赞美是伪装的,所以他们才会误解你。好好反省自己。

  4、 问:俗家弟子皈依后可不可以吃肉?

  答:可以吃。但有几种情况要除外,你自己养的不能吃,你指使别人杀的不能吃,你看别人杀的不能吃。这其实是在培养你的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小动物都会喜欢他,没有慈悲心的人动物都讨厌他。你看那些经常吃狗肉的人,狗见他都会咬他,因为他身上有狗味。

  4、 问:有些老太太学佛以后,看见小孩打蚊子也要说罪过,不让打,而且还很固执,我要怎么样去跟她们做一些合理的解释?

  答:不要解释,解释了也没用,他们听不懂。

  问:可是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学佛的人。

  答:你赞叹她们。她们自己能做到不杀生,还劝别人不杀生,值得赞叹。我给你们讲一个道理,我们这个地球从外太空来看就是一粒灰尘,要是在外太空有一种比我们的地球大很多倍的生物体,在他眼里,我们的地球就只是一粒灰尘,他根本不知道一粒灰尘上还住着那么多的生物体。他要是像我们拍蚊子一样拍向地球,那我们的地球和地球上几十亿的生命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那个东西拍死了地球,你说他是杀生呢还是不是呢?他是有意的呢还是无意的呢?所以戒杀生最重要的,其实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

  5、 问:有些老人家在寺庙里面修行得挺好的,可是一离开寺庙坏脾气就来了,像这种情况我要怎么样去引导他们?

  答:做好你自己,通过你的行为去影响他。你不要去指责他,因为作为晚辈,你没有资格去那样做,如果那个人真的是你的好朋友或者亲人,你就把自己的感受去跟他分享,这样也有可能改变他。

  6、 问:法师您好,你刚刚跟我们讲到“本我”,请问什么是“本我”,要怎样来体现这种品质?

  答:把“小我”压下去,“本我”就出来了。小我就是你看到、听到或者想到的一切东西,它们是人在意识里产生的各种相,“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必须打破它们。只有小我熄灭了,本我才会出来。小我和本我的关系好比一辆运行的马车,看上去在运动的是马和车,但实际决定马车运行方向的是驾车的人,在这里,马和车就是小我,车夫才是本我。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就要找到驾车的那个人,改变驾车的人,才能改变马车的方向。

  7、 问:在请朋友们吃饭或者公务招待的时候,我非常不忍心点荤菜,但是只点素菜又怕朋友说我小气,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是请好朋友吃饭,你可以叫他们自己点菜,喜欢吃什么点什么。如果是公务招待,你可以交给助理去做。

  8、 问:学佛的人都有种正能量,可是生活中会有些有负能量的人,对于那些负能量的人,我想去感化他们,但是又觉得自己能量不够,我该怎么去做?

  答:当你是萤火虫的时候,你就照亮自己,当你是太阳的时候,你就照亮别人,把别人烤焦都没问题。

  问:学佛讲究万事皆空,这要怎么跟精进联系起来?

  答:当你的人生充满慈悲,一切众生等着你去救助的时候,你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就是精进。

  问: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学佛的人不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变得很消极,我们怎么样去引导他们?

  答:消极的人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理由,积极的人,不管学不学佛,他都会找到积极的理由。这跟人性有关系,跟学佛没关系。

  9、 问:我有个亲人,也信佛,是个很善良的人,对每个人都很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对人家那样也对他好,别人欺负他时他总是忍气吞声,常常闷闷不乐。我以前绣了一幅观音菩萨给他,每天给他讲笑话,又把他带到一个新环境中,想改变他,可是他一直在抱怨我,请问我该怎么做?

  答:杞人忧天,多余的,别人的生命你改变不了,只有你自己做好了再去影响他。你有这颗心我们很敬佩你,但是你不是上帝,你不能主宰他,包括你的孩子也一样。

  10、问:别人问我要钱我都会给他,可是他越来越贪婪,我怎么办?

  答:那就不给呗。

  问:还有一个人,他是党员,也当过兵。但是他有点愤青,我跟陌生人说话他也要反对,对什么都看不惯,我很少跟别人吵架,但是跟他经常会吵架,他做的明明不对,可他一直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他那种脾气我该怎么去改变他?

  答:学着去赞美他,只要他有一丁点好处就去赞美。比如一个人要是很懒,每次吃过饭碗往桌子上一推什么也不管,也从不做家务,你就赞美他没有把碗弄掉到地上,第二天他把碗叠起来了,你就赞美他叠得很好,第三天他洗碗了,你赞美他洗得很干净。一直赞美他,想尽办法地赞美他,慢慢的他就不好意思什么也不做了。

  11、问:法师,您好。我是一位讲师,在我熟知的地方我很能讲,可是一换到不熟悉的地方,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讲,很慌张,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下次讲课的时候把熟悉的人调到前面来,盯着他们讲,就想象是在给他们讲,不是给所有人讲。(万一听课的人我全不认识怎么办?)那你就看天花板吧,反正会让你紧张的人就别看,你心里默默地念“无我,无你,无一切众生,一切都不存在。”没关系的,都是个过程,越多训练自己的能力越强,你要学着突破自己的极限。

  12、问:我想问一下佛教和基督教有没有冲突?我父母信基督教,我可以信佛教吗?

  答:这没关系啊,实际上每一种宗教都没有冲突,冲突是人为的,所有隔阂都是人造成的。你的父母信基督教,你也可以去教堂啊,可以赞美他们做的很好啊,你觉得那个思想不适合你,而佛教更适合你,你就改信佛教就好了。

  事实上佛教里面也有很多宗派,像天台宗、净土宗、密宗、禅宗,每一个宗派细分下来跟一个独立的宗教也是一样的,学着去接受他们。就像人站在一栋楼上看风景,有的人站在第一层楼上看,有的人站在第十层楼上看,有的人站在一百层楼上看,他们都能看到风景,只不过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
  • 1970-01-01